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作文范文 >> 正文
说课大班音乐活动大野狼

说课大班音乐活动《大野狼》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大野狼》。

一、教材的分析

1、教材来源

歌曲《大野狼》选自许卓娅老师的音乐教材,歌曲展现的是一只大野狼在森林里吃兔吃羊称“王”的神气情景,后来由于人们环境的破坏,大野狼没有东西吃就要死掉的悲惨遭遇。大野狼自古以来就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古代有“东郭先生”,近代有“狼来了”,而现代的大野狼更是以狰狞的面目、可恶的行为出现在各类故事中。因此,从古到今,大野狼始终是人们所憎恨的对象。大野狼的地位确实应该是这样的吗?所有的动物们都同样是为了生存,难道就是大野狼一点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谅解吗?有段时间曾经有小朋友也有这样的迷惑,常会问老师:老师,为什么人人都恨大野狼呢?迷惑促使我去更多地关心与搜集有关的资料,了解大野狼的习性与它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了解人类与它和动物们的关系。当代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程度更是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更理智地、更科学地看待大野狼,为了改变孩子们的看法,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大野狼》。希望通过活动转变对大野狼的偏见,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目标定位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目标定为:

①幼儿能大胆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词内容,大胆表现歌曲诙谐的情绪。

②幼儿能迁移已有的对狼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讨论出善待狼的方法。

③游戏中幼儿能遵守大家讨论的有关环保的方法,同时又能保护自己

从目标中不然看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大胆演唱歌曲,并能理解歌词内容,大胆表现歌曲诙谐的情绪。难点是幼儿能迁移已有的对狼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讨论出善待狼的方法。

3、教学预备:

本次活动我没有运用繁琐的教具,也没有运用现代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简单的狼头饰和一条狼尾巴,还有琴和录音机及磁带,完全依靠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孩子。

二、教法和学法

《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根据目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活动中我通过情境表演,引起幼儿的注重,激发他们的爱好,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熟悉乐曲。

2、谈话法。《纲要》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我通过与幼儿谈话,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

3、游戏法。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展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4、讨论法。通过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讨论,想出善待狼及自我保护、环境保护的方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熟悉,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多渠道参与法和体验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想一想、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教师的角色扮演与变化,幼儿能理解歌词内容,通过师幼互动,幼儿能迁移已有的对狼及其生活环境的认知。

三、教学过程

根据预定目标与教材的内容,我把此活动的组织分成四个环节。

(一)教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
       立足数学课堂培养探究能力
       论班主任中四个重要关系
       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探索与实…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美国应用…
       学习中展望未来——我对教育技术…
       土工格网老路改造试验段中应用
       培养学生说英语良好习惯
       略谈初三英语复习方法
       谈普高英语课智力开发
     
    党建设发展跨越意见
    中学教育创优宣传活动讲话
    入党思想汇报—学习三个代表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调研报告
    公司财务治理规定
    搞笑小品小偷两夫妻与小偷闹剧
    煤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排意见
    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范本
    政协务虚会议主持词
    供电公司本年新农村电网建设目标…
    说课材料中班综合活动我长大
    幼教大班语文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雁和鸭子
    幼儿园大班年级组总结
    幼儿园大班班级总结
    幼儿园大班三八节方案
    幼儿园大班植树节活动方案
    大班植树节活动设计
    大班植树节主题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
    作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