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论文指导 >> 正文
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糖厂循环水中应用论文

【摘要】无填料喷雾冷却塔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循环水降温的设备,通过对比监测证实,无填料喷雾冷却塔非常适合用于糖厂循环水冷却处理,是在糖厂中取代喷水冷却池最好的循环水降温设备。【关建词】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喷水冷却池;冷凝冷却水;循环;制糖;糖厂【分类号】ts249.91引言在甘蔗制糖过程中,要用去大量的水,非凡是蒸发、煮糖产生的汁汽冷凝冷却用水。据统计,目前国内糖厂每处理吨甘蔗与耗水量之比约为1∶18~32,其中有80以上为冷凝冷却用水。随着糖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而随着水法及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制糖企业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因此,糖厂中大都采用了冷凝冷却水循环使用的方式,提高水循环利用率,达到减少取水量及污水排放量的目的。目前,糖厂冷凝冷却水降温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喷水冷却池为冷却构筑物的冷却系统以其降温冷却效率较高、对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强、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等特点而被糖厂广泛采用。然而,喷水冷却池因其结构上的原因,也存在不足:(1)冷却能力低;(2)占地面积大;(3)飘水率高;(4)管路长,易腐蚀,喷嘴易堵塞,修护困难。机械通风冷却塔是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常用设备,其中最常用的是填料冷却塔,其广泛应用于石化、化纤、化工、冶金、生化、轻工、电力、制药和空调制冷系统等工业领域,但一直没有在糖厂冷凝冷却水降温处理中得到应用,主要原因是糖厂冷凝冷却水水质较差,含有少量糖分,易产生盐垢及滋生微生物,填料冷却塔运行一段时间后极易出填料变形或堵塞,造成布水不均,冷却效果逐渐下降,甚至无法运行。近年出现一种循环水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由于其很好的结合了喷水冷却池及通风冷却塔的特性,拥有很好的冷却性能及占地小、设备运行安全、免维护等优点,使其逐步在糖厂中得到推广。龙州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龙州糖厂2005年引进三台单台处理量为1000m3/h的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用于冷凝冷却水的循环冷却处理。经过一个榨季的生产运行,证实其优良的性能完全适合用于糖厂循环水的处理。2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2]无填料喷雾冷却塔是利用循环水回水压力通过安装在塔内的若干高效低压离心雾化装置(雾化装置工作压力仅为0.035mpa),形成高速离心运动,将循环水喷射至2~3m的高度,循环水被粉碎成0.5~1mm的微小水粒,在风机的作用下,形成雾化状态,使循环水雾悬浮在冷却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冷却降温的效果。无填料喷雾冷却塔的结构如图1a,填料喷雾冷却塔结构如图1b。 如图1所示,无填料喷雾冷却塔中,布水管道位于进风道的上方,填料冷却塔堆放填料的地方。其雾化装置均匀地安装在布水管上,其雾化空间为填料冷却塔的填料所在位置。自雾化装置中出来的水是上喷的,填料冷却塔中从布水管出来的水是通过喷头下喷的。其他如塔体、风筒、风机、水池等,两种塔基本相同。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内几乎成一个“空塔”。布水系统与低压离心雾化装置构成一组整体的冷却元件,水从塔的进风道处往上喷射。根据塔体结构,布置相应的收水器,以防飘水,整个塔的结构大大简化。(a)无填料(b)有填料图1喷雾冷却塔的结构图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冷空气量与冷却水量的比值,即气水比;二是塔内冷却空气和冷却水接触的比表面积;三是冷却时间。无填料冷却塔采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相对于喷水冷却池的自然通风,其气水比大大增加;无填料喷雾冷却塔将冷却塔内填充的填料全部去除,使整塔几乎成为一个“空塔”,极大地减小了塔内系统阻力,冷空气量自然增大,气水比也就相应增大。塔内填料去除后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镰刀菌环境保护中科研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市节能减排思考与建…
       教育论文对课堂教学中德育反思
       图书馆与人本治理论文
       物质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论文
       播音主持职称论文论节目主持人应…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红军长征精神论文
       德育论文—学校德育治理
       非营利组织论文举例说明中国历史…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示例
    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及人员竞争…
    全市整顿商业行贿会议上的发言
    烟草局经贸服务发展讲话
    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
    供电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强化乡镇干部积极性调查与思考
    商业联合会镇商会报告
    娘我疯子娘——献给母亲节
    乡镇干部党性分析材料
    填料塔设计心得体会
    论文指导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