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写作高手 >> 正文
怎样写好婚礼祝辞

怎样写好婚礼祝辞
  婚礼祝辞是嘉宾或嘉宾代表,在新婚典礼上所发表的祝贺之辞。婚礼祝辞是一种在特殊场合所作的特殊演讲,因为结婚是人生的大事,婚礼是结婚最隆重的庆典,非寻常之日所能比,是典型的特殊场合;婚礼祝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演讲,它扮演着把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的重要角色,要充分表达出热切的祝贺之意,其特殊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先让我们来读一篇婚礼祝辞,再谈写作的问题吧: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庆祝李小姐、高先生的结婚典礼,感到无比的荣幸和由衷的喜悦。我谨代表今天到场的所有嘉宾共祝新郎、新娘新婚愉快、幸福美满!
  李小姐和高先生初识于美丽的大学校园。他们一位是稳重有加、气质高雅;一位是风姿绰约、端庄娴美。在紧张的学习之中,是共同的爱好和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正所谓一个有意,一个有情。沐浴在阳光下,漫步在校园中,他们一同携手踏上了爱之方舟,一起徜徉在爱河里。在爱的旅程中,李小姐和高先生你追我赶,配合默契,终于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到达爱的彼岸,安全登陆并胜利会师了。我们怎能不为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所深深地陶醉,为这样一对才子佳人的结合而由衷地喝彩呢?在此,我还要说明一下,关于故事的详情朋友们可参看李小姐和高先生的新作《浪漫之旅——我们的爱情小故事》一书,一会儿新郎新娘将作详细介绍。
  李小姐、高先生,从今天起,你们就拥有了自己的天地。在爱的小巢里,尽情享受生命所赋予你们的幸福的权利和生活所带来的美好。希望你们在共同的生活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真正做到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双剑合璧、笑傲江湖!在这里,我还有一副对联送给你们,
  上联是:同学又同心,才子佳人喜结良缘;
  下联是:同志又同德,事业家庭两全其美;
  横联是:同心同德。
  朋友们,让我们举起杯,为李小姐、高先生同心同德、喜结良缘,为新郎新娘的幸福干杯!
  这是一篇不错的婚礼祝辞,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点写作启示,要写好婚礼祝辞,需要做到:突出一个“赞”字,写出—个“趣”字,多用一些“喜”字。
突出一个“赞”字
  就是以赞为主,要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新郎、新娘以及他们的恋爱姻缘的美满。一篇婚礼祝辞当然少不了祝贺的话语,但祝贺的话语无非就是美满幸福、互敬互爱、白头到老、比翼齐飞、事业有成等那么几句,而这几句一般都放在结尾处,中心的段落都要用来赞美新郎、新娘的美好品德,温良敦厚的性格,积极向上的追求,俊美出众的才貌,赞美他们恋爱、婚姻的志同道合,恩爱甜蜜,鱼水和谐等。这样写不仅能把祝贺的情感表达得热烈真切,富有感染力,而且内容充实饱满。上面这篇祝辞就是这样做的。这篇祝辞的称呼之后,有头、尾、主体三个部分,用来赞美李小姐、高先生以及他们的恋爱结合的,就是主体部分,即第二个自然段。如在这个段落中赞美了李小姐的“风姿绰约,端庄娴美”,高先生的“稳重有加、气质高雅”;赞美他们是“有情”、“有意”的恋爱,赞美他们“才子佳人”的结合。这就使这篇祝辞言之有物,也很好地表达了祝贺之意。
写出一个“趣”字
  就是要写得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婚礼祝辞是使人乐的演讲,使新郎、新娘乐,使来宾乐,使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这段吉庆的时光,留下美好的回忆。趣能生乐,所以,“趣”是婚礼祝辞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婚礼祝辞一定要写出一个“趣”字。如有的婚礼祝辞写:“刚才我检查了他们的结婚证,他们的结婚证是真的,不是假冒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领导讲话要有美感
       初学写作者尽快上路途径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结尾部分
       即兴讲话怎样选好话题
       写好总结之我见
       公文标题中常见病例
       日常公文写作需注意几个细节问题
       浅谈信息标题制作 
       序言写法
       协议书写作基本要求
     
    200年电力领导干部培训讲话稿
    创国策阳光基地方案
    乡镇群众会议发言
    民政局流动人口管理讲话
    大学生毕业感言
    做让学生满足教师爱岗奉献演讲
    提高对农民工加入工会熟悉
    法院领导述职报告
    三农推进措施的农村会议内容
    让责任点亮青春粮库保管员爱岗演…
    怎样正确把握好演讲时限
    情书如何写好开头
    情书如何写好以景托情
    怎样写报告书
    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结尾部分
    即兴讲话怎样选好话题
    写好总结之我见
    秘书写作功夫怎样学?
    秘书写作工夫是怎样学来
    怎样写请柬
    写作高手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