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植物作文 >> 正文
美丽的梅花作文500字

春天的使者是谁,当然是那春天中的梅。人们常说:“腊梅报春。”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了植物园,看看那春的使者。
   我欣赏过可爱典雅的小雏菊,走进过一望无际的花海,听说过寂寞冷酷的雪莲,却从没见过如此美丽的梅。远看梅,它们犹如一个个小精灵,在风中、在树中,随着春天的气息舞蹈着,跳啊跳,跳出了一支春天的圆舞曲,真是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这时,一阵风吹来,梅那芬芳的清香,就会一步步勾引着你的嗅觉,使你恋恋不舍,一步也不肯离开那片美丽的世界。
   近看梅,它那小小的花瓣落落大方地展开着,花蕊黄黄。瞧,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数不尽也看不完的梅,有点簇拥在一起,有的则散落在枝头,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黄的,粉的,还有红的,让你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忍不住想要去采一朵,来一睹它那令人如痴如醉天仙般的美。梅的美,不是那种单个的美,而是一种集体团结的美。梅虽然小,但一旦它们成群结队成双成对的散落在树上,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就融合成了一个大家庭,那一种美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言语形容的美,更是一种任何事物都无法媲美的美。
   梅的美,其实也可以反映出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道理—团结。

【写作指导:在写作中如何寻找较好的切入口】

  提出观点以后,文章从哪里写起是个很关键的问题。选择得好文章就顺,思路滚滚而来;选择得不当,或思路偏枯无话可说、或纠缠不清不能入题。一般有这么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抓住题目或中心论点包含的原理作为切入口说开去。比如“种瓜得瓜”为题,那么就把“种瓜得瓜”所包含的耕耘和收获的关系作为切入口,以这一点为突破,引申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层层推进、井井有序地展开论述。

  2、有时在道理上一时找不到较好的切入口,那么可以选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作为切入口。()比如《责任》,如果从道理上切入,很难深入下去,容易写得无关痛痒。有人选择了自己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事情,联系到现在日本右翼的舆论,以次为切入口提出了谁应该对战争负责的问题。然后提出中国人有什么责任,日本人应该负什么责任。整体思路清畅,论述有理有据,这和切入得当不无关系。

  3、有时提供的材料触发点较多,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点切入,而这一点最好是最能反映材料内容本质的一点。比如有一段材料提供的是:在日本公然放映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自尊——命运的瞬间》。影片的用心明显是要误导日本国民,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事实,唤起日本国民的所谓民族自尊。这理所当然激起包括日本有识之士在内的全世界正义人士的强烈批评。这样的材料意义重大,涉及面广,触发点多。有的人选择“谴责”作为切入口,结果是泛泛而谈。有人选择从“否定历史”切入,也有人选择“误导国民”切入,还有人从“正义者的力量”切入,这些都能够写出合格的文章。而有一篇从“自尊”切入,抓住了众多可以切入的点中,最接近材料内容本质的一点,直接提出“自尊”的本质应该建立在自爱和正义上,一举中的,重点突出。然后驳斥影片的丑恶用心,揭露它不可告人的目的,指出它的严重危害。最后把自己对电影的谴责和树立以正义为基点的自尊公理,合乎逻辑地结合起来收尾,写得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zhiwu/201403/207068.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水仙花作文
       观察桔树作文300字
       窗外的桂花树作文500字
       幽香的水仙作文400字
       樱花树作文200字
       野菊花作文600字
       土豆的妙用作文200字
       我最喜欢的花——菊花作文400字
       水仙花作文250字
       玫瑰花作文200字
     
     灵峰探梅作文300字
     落叶作文700字
     梧桐树作文500字
     小仙女作文
     校园里的白玉兰作文450字
     松树作文400字
     火龙果作文400字
     桃花作文300字
     三角梅作文300字
     迷人的桂花作文
    美丽的山茶花作文600字
    美丽的圣文园作文
    一朵美丽的太阳花作文
    美丽的秋天作文150字
    美丽的大凌河作文300字
    美丽的雪花作文400字
    美丽的南湖公园作文600字
    美丽的樱花作文300字
    美丽的凤凰古城作文300字
    美丽的玉湖作文40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