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节日作文 >> 正文
妈妈的节日作文300字

今天,可是妇女们最重要的节日——妇女节。
   因为爸爸不在家,所以陪妈妈过节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身上。
   放学,我要为妈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妈献上一首钢琴曲《梦的婚礼》。我赶紧把正在判作文的妈妈拉过来,“妈妈我要为您献上一首钢琴曲。”我让妈妈坐在我的身边,我呢?则尽力的把钢琴曲弹到最好。妈妈在一边陶醉地听着,有时还为我伴起了舞。一遍弹完了,妈妈没听够,还要让我在弹几遍,就这样我弹了五遍妈妈才肯罢休。
   吃完了午饭,我就要开始第二件事——陪妈妈散步。我们决定从家一直走到我的未来的学校——南关小学。一路上大风加上沙尘,我们让大风刮的往后退不说,还直迷眼睛,我们走的可以说是异常的艰难。终于我们到了南关校。教学楼得有5层,还有1座很大的食堂。可我们刚想进去就被保安拦了出来。真扫兴!
   虽然今天的内容不怎么样,但是看得出来妈妈今天开心极了。

【写作指导:写作细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而应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细节描写要服从表现中心的需要,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比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5、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6、巧妙运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7、善用标点符号:

  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这样两处:(1)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r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jieri/201403/206931.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年的气氛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烟花节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风俗作文
       大年三十真快乐作文
       期待已久的植树节作文200字
       元宵节作文300字
       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作文800字
       原来我没懂作文800字
       惊险时刻作文800字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350字
     快乐的元宵节作文100字
     妈妈的节日作文300字
     年的气氛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烟花节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风俗作文
     大年三十真快乐作文
     期待已久的植树节作文200字
     元宵节作文300字
    帮妈妈做点家务作文300字
    帮妈妈买菜作文400字
    妈妈的眼神作文
    妈妈作文350字
    地球妈妈在哭泣作文600字
    地球妈妈好伤心作文400字
    妈妈生病了作文300字
    妈妈的弱项作文700字
    妈妈的味道作文300字
    我爱爸爸妈妈作文60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