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乡镇半年计生情况报告

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上半年。市计生委的具体指导下,按照下达我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目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创新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实现了镇人口计生工作的创新发展,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较好地完成了市下达我镇的各项工作指标。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出生人口总量234人,其中一孩116人,二孩112人,多孩6人;其中符合法定生育228人,符合法定生育率97.43%出生率7.6‰.,   一期末人口总量为30887人。计划外多孩生育率2.56%;出生性别比为120.

 二)现孕人数194人。%

三)共落实节育措施131例。%

其中二孩结扎8例;1结扎12例。

其中吉妮环118例,2上环119例。普通环1例。

四)共征收社会抚养费64380元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

由全体镇干部、村委会书记、主任参加,去年我镇提出了四抓”即计生工作要长期抓、经常抓、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思路。今年我镇还制定了每季度召开一次全镇的计生季度工作剖析会的制度。剖析会上汇报计生工作进展情况并剖析存在问题以及提出下步整改措施。上半年我镇邀请了市计生委符雄副主任参加我镇的第二季度计生剖析会,符雄副主任深刻地剖析了镇存在问题及存在问题原因,同时提出了确实可行的整改意见。

月例会总结、季度剖析的工作制度。由驻村干部牵头,目前计生工作形成周例会汇报。村“两委”干部具体抓,村小组长参与落实,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了镇全体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小组长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创新工作方法。

镇今年创新工作方法,针对去年孕情掌握率偏低。由计生员月底集中上报孕情改为随时掌握孕情随时电话上报计生办及时录入,并在月底报表上进行登记备案。通过这一新举措,今年我镇上半年的孕情掌握率为76.92%比去年同期增长14.37个百分点。

镇今年高度重视性别比工作,针对去年我镇存在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加大力度对重点怀孕对象的全程跟踪服务,杜绝人工选择性的引产。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今年上半年的性别比为120比去年同期降低47个百分点

三)多种途径。

今年人口身份证信息需要全员录入。镇提早部署动员,按照市计委的要求。除了从派出所进行身份证信息收集外,对于派出所难于确认身份证号码的对象和流动人口过于分散难以收集身份证的问题,统一部署,划分服务区域,每个服务区域指定一个专人负责,村委会进行配合,采用逐户、逐人、逐点登记的方法进行收集。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截止至目前为止我镇的身份证录入率为92.27%.

四)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力度。

镇今年上半年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地区做了两次专项清查工作,为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全面的掌握了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今年我镇的流动人口共出生11人,其中一孩7人,二孩4人。落实节育措施7例,其中结扎4例,上环(吉妮)3例。

五)加大宣传力度。

设立大型宣传牌在福田墟显目位置,把加潭街建成计生宣传一条街,并在每一个村增加两至三条固定宣传标语,同时保证每一个村都有宣传栏和墙报栏,并及时更新其内容。宣传内容中特别突出“生男生女都一样”婚育观念。通过这样的形式使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公务卡改革调研方案
       保障性住房申报查核工作方案
       春节间安全检查工作方案
       城乡居民医保试运行工作方案
       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工作方案
       交通规划及城区整治规划
       严打非法占用土地的管理办法
       党委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意见
       稳定物价保障管理意见
       县委争优活动中党组建设意见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任务考核意…
    城市治理行政执法局会议材料
    副市长在财政税收调度会的发言
    全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会议讲话
    全县挂职干部会议上的政府领导讲…
    加强国民心理教育提高全民道德素…
    县委对二00五年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学八荣八耻重要论述树道德建设新…
    银行办公室经理竞聘演讲
    民政局乡镇创建文明村总结
    乡镇实施十大工程工作意见
    乡镇年度工作计划报告
    当好乡镇换届三员工作意见
    乡镇创先争优工作方案
    做好乡镇劳务工作安排意见
    乡镇开展提质增效年活动方案
    乡镇一季度工作汇报
    成立乡镇气象站实施工作意见
    乡镇目前重点工作报告
    乡镇食品药品工作人员管理办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